香港中文大学

February 5, 2021

今年从中文大学毕业了。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关系,自己总感觉大学的时间特别短暂。 最近又到了九月份,是开学的时间。 疫情缓解,学校恢复面授,线下OCamp也得以重启。学校应该是重新热闹起来了。 迎来了新生,不少许久未见的朋友也回到了学校。 加上不少以前的同学本科毕业后也选择来香港继续深造。 朋友圈里香港和中大的浓度突然上升。 就有一种错觉油然而生,好像明天要早起赶校巴,去咖啡角吃早餐,上煲底的八半堂了。

去年夏天,其他几个同学做学校公众号的小编,需要做一篇介绍校园的文章。让在学校的我拍了拍照做配图。我在这也放几张。

“女人脚”。因外形得名,是逸夫书院的标志。

中文大学采取所谓“书院联邦制”,下属九所书院。书院除了给学生提供宿舍之外,也会有一些书院特有的活动,通识课程以及奖学金。入学的时候,每个新同学都要选择(或被选择)一间所属的书院。逸夫书院是我的书院,特点是遗世独立(即宿舍远离校园核心区域)。因此常常被一些不甚了解逸夫的同学排在中大书院鄙视链的底端,令人遗憾。

另外一个角度看女人脚。

站在狮子亭一侧,望向未圆湖。远处白色的建筑物是康本国际学术园。图片的右边一角红色是岭南体育场。

“康本国际学术园”这个名字实在过长,通常被简称为YIA。

岭南体育场里的篮球场。

未圆湖边长椅,湖对岸是狮子亭。

这里也是中大著名景点了。

在树荫掩映下的崇基教堂。

崇基学院是中大九间书院中唯一有学院名号的。“崇基”意为崇尚基督,有书院的礼拜堂以及神学院。

伍何曼楼下的一串扶梯。从YIA广场通向何草。

夏鼎基运动场。跑道尽头两个矮小的篷子是大学健身房,再远处的建筑是研究生宿舍一座。

“煲底”。因为形似电饭煲的底部而得名。上方有中文大学的校徽。

虽然被称为“煲底”,但是这里和烹饪并没有什么关系。内部是三个中大型lecture theatre。我还记得我大学的第一节物理课应该就是在这上的。 另外由于有巨型的中大校徽,这里也经常成为老生给新生科普中大校训的地方。校训为“博文约礼”,但由于校徽上以篆文书写,往往在科普的时候被(刻意)误读为“不读会计”,以示大家对于学会计的同学的同情(?)。

“烽火台”/“仲门”。大学图书馆门口的雕塑,描绘的是两人搏斗,其中一人抬腿踢向另一人。

烽火台的坊间传说可以说是中大校园里最出名的一个了,毕竟和每一个同学都息息相关。 大致是说如果有同学从雕塑下方穿过,会变得不幸会导致那个学期的GPA不过2。听着非常吓人。 还有更吓人的版本:穿过后会无法顺利毕业。 当然我也听说过稍微友善一些的版本: 并非随意穿过都会触发坏结局,从百万大道向图书馆这个方向穿过仲门可以平安无事,反方向则不行。 大概是为了惩罚不在图书馆好好学习还趾高气扬的同学吧(。 当然,这类友善版本很有可能是那些不小心穿过仲门的同学改写出来的。

“四条柱”。因为这里的四根华表得名(图中似乎只有两条)。是大学的正门。

虽说是大学的正门,但是由于此处不通港铁,对于不少同学来讲这里都是一个旅游景点——大学四年来一次拍个照就差不多行了。

新亚水塔。我在学校的时候,新亚塔仍然在负责学校部分建筑的供水。

新亚圆形广场上方的毕业生铭牌。铭牌上按年份及学院镌刻了所有新亚书院毕业生的名字。

当然了,逸夫书院也有类似的铭牌。

天人合一。位于新亚书院的学思楼和知行楼之间,景色优美。

由于景色优美,往往成为婚纱照的热门选景地。但是据说原来此处其实是新亚书院的垃圾站。

联合书院的陈震夏宿舍,常被简称为“陈宿”。依山而建,建筑内有一台十层高的直梯,连通联合书院的核心区域和后山。

陈宿电梯将联合餐厅与和声餐厅间的距离大幅度缩短。极大地方便了两书院的同学就餐。

祝愿中大一切都好。

The Latest